文:小虎文
昨天晚上看了一場很值得深思的電影-《七五計劃》。
今日的恐懼構成明日的預言,因應高齡人口過剩,日本政府與民間公司推辦「七五計畫」,只要你超過75歲就能申請安樂死,還會給你10萬元日幣做花費。
而來申請的並非安樂死議題中,常見的嚴重身心疾患。他們都是身心健康,有自理能力,又有工作能力的老人。
但在「經濟至上」的社會氣氛下,「老人人口減少才能促進經濟發展」,讓我想起《楢山節考》將老人丟進深山等死的故事–一旦失去生產能力,作為一個人的價值也被剝奪了。
可是沒有人會想死,是活著太痛苦了。
老人們面對的是綿延無盡的孤單、是看不到明天的慌張,以及社會共同製造的「被遺棄感」,讓年長者無路可退。
可是他們還是活生生的人呀。
會哭、會笑、會寂寞、會煩憂、會唱歌、會感受,和我們一樣經歷人生各種的磨難與成就,也心存善良,也享受生活⋯⋯卻像是廢棄物般,被有秩序與流程化的死亡。
「那些老人都很孤單,每星期都在電話邊等候,等待我們跟他講15分鐘的話,但我們不能給他們希望,否則他們就不願意死了。」
電影女主角在電影最後的演出,十分讓我動容,望向燦爛輝煌的夕陽,即使生命就像花朵般要落下,我們仍能在風中獨自吟唱,屬於自己美麗的歌;即使是不被他人盼望的生命,但我們仍能保有尊嚴,努力地活下去。
不遠的未來,為了解決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認可75歲以上長者享有選擇死亡之權利,俗稱「七五計劃」的制度在日本國會通過。
政府認為當老人活到一定年齡後,就會成為對社會的負擔,因此鼓勵75歲以上的老年人自願接受安樂死。
負責執行的單位不僅會提供為每位進行「計劃」的老人十萬圓補助,還會提供一條龍服務,從心理建設、身後準備到財務規劃,一應俱全。
現年78歲的獨居婦人阿道(倍賞千惠子 飾),因為高齡而被公司資遣,不知何去何從的她,眼見同齡好友,有人積極加入計劃,希望臨終前為愛孫留下點什麼,有人孤單在家過世多日,卻無人聞問。看清了人生就是無盡孤單的事實,她該如何面對餘生?
同時,在計劃各個崗位恪盡職守的人們也一一陷入生死難題,總是親切、有禮招募計劃對象的公務員、照顧老人們走完最後一哩路的菲律賓女移工、為參與計劃的老人「行前」輔導的心理輔導員,日復一日直視生死的他們,又將做出什麼樣的抉擇?
圖片來源:天馬行空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