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加入幸福小圈圈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一盞燈。人生有苦有樂,我們選擇以樂養生。
「照顧幸福圈」希望每個人都能串連自己的「小圈圈」,無論發生什麼事情,身邊有人陪伴、有人商量、有人協助。在社會上生活,沒有人是孤單的;有時你幫我,有時換我幫你,這就是照顧幸福圈。
推薦文章

以為是憂鬱?或許真正要面對的是內心「龐大的焦慮」-《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
焦慮的核心在於擔憂,也就是思考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在不確定的情況下,為了避開潛在的威脅和負面情緒,我們會使用「擔憂」這樣的方式進行應對,誤以為擔心就可以減少負面事件發生的機率,然後找到更佳的解決方案。

怎樣舒緩憂鬱與焦慮情緒呢?記得首要任務:第一吃飽、第二睡好-《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
當我們變得沮喪時,就會尋找更鹹、更辣、更甜的飲食,而這類的食物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使脆弱的心靈更加不堪一擊。因此,內心愈是崩潰,就愈要規律地攝取健康的飲食。

你擔心的事很少發生,練習切斷杞人憂天的想法-《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
對於經常產生災難化思考的人來說,練習「去災難化」會有很大的幫助。假如災難化是誇大事件的嚴重性,那麼去災難化就是從這種思維裡擺脫。簡單來說,就是意識到自己足以對抗負面情況,扭轉偏頗的觀點,讓自己的思考方式維持中立。

感到憂鬱時怎麼辦?用「三種行動」減少你的無力感-《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找出自己能體驗到快樂與成就感的活動」,憂鬱症狀較輕的人,在尋找自己的快樂來源時相對容易。通常項目要能夠愈具體愈好,像是「吃蛋塔心情就會變好」、「鬱悶時,去遠方旅行一趟就能轉換心情」、「在安靜的咖啡廳坐著看書,心情就會跟著平靜下來」等。

憂鬱就像是「心靈感冒」,感冒的症狀也很多,我們可以對症下藥-《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
若抱持積極的過去時間觀,會傾向珍惜過去經歷的事物,停留在美好的時期與記憶中;若擁有消極的過去時間觀,會執著於過去做錯的決定,被困在往事之中,以致於無法享受當下,總是感到懊悔與遺憾。

繪本推薦>>陪伴孩子度過生命的悲傷與失落《悲傷的冒險》かなしみのぼうけん
人們在做一件事或擁有一件物品時,心情波動程度的實驗。結果顯示,體驗比較能夠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相較之下,「花錢買東西」只能在瞬間帶給我們高昂情緒,經過一段時間後,它們的價值會慢慢遞減,無論從長期還是短期來看,體驗帶給人的幸福感都比較高。
專欄作家

社團法人臺灣幸福心照顧樂活協會致力提昇國人對高齡社會的知識與認知,使其達成健康促進與自我健康管理之目的。
預計舉辦民眾、照顧者、專業人員或企業之教育訓練與身心健康課程講座及活動。
發展健康樂活、活躍高齡、身心照顧、生活識能等提升。
「能夠自在溝通的長輩,會溫暖整個家。」面對熟齡生活,家庭成員間能溝通無礙,自在表達,會讓避風港充滿安定,讓疲憊的人充電,讓喜悅的人傳遞幸福。
一位在醫院工作,偶爾跑跑企業講座、居家訓練的熱情治療師。
專長:語言治療、嗓音語暢、吞嚥訓練、故事共讀
受藝術治療與心理諮商雙重專業的碩士訓練,用創作表達感受,樂於探索生命的各種可能性。
現為社區行動治療師,提供兒童到成人的心理服務,特別關注於失落悲傷、創傷修復、情緒壓力與女性相關心理議題,擅長帶領正念藝術手作及自我照顧主題課程,期待藝術創作能成為滋養與陪伴人們生活的一畝心靈良田。
結合職能治療與藝術治療背景,在社區走跳的行動治療師。帶領長照藝術團體7年,現為安寧病房、兒童發展中心、監獄、失智據點、樂齡、社福單位合作藝術治療師。
藝術不只是用來復健訓練,藝術有更多美妙的功能。希望能續推廣低結構與低指令式藝術活動,翻轉長照的藝術生態。
你有聽過魔術治療師嗎?結合魔術表演的治療方式,讓孩子、長輩可以轉換心情接受治療。
未來希望更多人了解「魔術治療」,讓長照有更多元的非藥物療法,我們需要創意與歡笑。
專長:魔術治療 / 魔術表演 / 魔術教學 / 魔術講座
「輔具家ATHome」第三方OMO醫療輔具平台共同創辦人。第一線到宅專業評估起家,將專業融合資訊科技,開發全球首創輔具智能配對系統、補助金計算機(長照+身障)。
不斷探索產業鏈結構中的多方價值,為顧客打造更貼心的整合服務,優雅享受生活,是我投入創業的熱忱原動力。
15年護理師經驗,舒心有限公司創辦人。規劃銀髮健康宅、輔具申請諮詢與適配、提供、居家安全規劃施工與照護諮詢,同時也是樂齡網桃園平鎮店店長輔具及無障礙工程特約商。
用專業知識及技能做整體性評估,解決全人而非單一問題,讓照顧有方法,讓病人及家屬得到最有利的協助。
從我們出生,就注定會經驗死亡。世界上,再也沒有如此真確的事情了。 我們不僅要學習好好呼吸、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感受;更要認識好好變老、好好獨處、好好再見、好好善終。
覓覓書房希望陪伴你我,透過閱讀彼此的生命故事。從生活裡觸手可及,那些看似微瑣細小的日常,找回每一刻當下的擁有,體驗那些未曾留心的感受,探索生命的各種「可能性」。
從德語開始,進入德式桌遊的世界,發現玩遊戲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喜歡在日常中與3-99歲的參與者一起遊戲、一起學習、體驗各種不同的遊戲樂趣。
同時也有全齡療癒創意手作,透過不凋花、毛線,碰撞出有趣的創作。歡迎一起創作、一起玩。
為什麼我們要聊照顧?
現代社會的隱憂之一,是我們不知道「未來會有多長壽?」100歲、120歲?從來沒有一個時代的人類活得這麼久,要如何活得有品質、圓滿善終,也是我們另類的挑戰。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身體也會變得衰弱,可能會與多種疾病共存,「照顧」便是我們不能背對的重要議題。它牽涉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與我們的社會。
了解照顧知識、串連社會資源、創造人際連結;最重要的是,無論哪種照顧關係,我們仍能擁有快樂與幸福。透過照顧他人,我們也在照顧自己。




本月重點人物:
現為社區行動治療師,提供兒童到成人的心理服務,聚焦於死亡與失落悲傷、創傷修復、情緒壓力與女性心理議題,擅長帶領藝術手作結合自我照
顧課程,期待藝術創作能成為滋養與陪伴人們生活的一畝心靈良田。
受藝術治療與心理諮商雙重專業的碩士訓練,喜歡用創作表達感受,樂於探索生命的各種可能性。
- 政大 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
- 北市大 視覺藝術研究所 藝術治療組 碩士
- 台師大 教育學系/心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