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昱晴 護理師
千言萬語,也抵不過一句:「你回來啦!」
由友善鋪成的回家之路-原榮阿伯的故事
「原榮阿伯是一位很熱心、樂於幫助他人,也很熱衷於參加各式活動的一位長輩」社工師胡昱晴在108年11月時加入3C照護團隊,就此認識了把生活過的井井有條的原榮阿伯。
「阿伯讓人看不出他是住在養護機構的長輩。」會這樣說,是因為原榮阿伯的日常生活上可以自理,日子過得規律且豐富。清晨早起後,原榮阿伯會先到佛堂拜拜,之後在花園自在地散步、運動。他還會從花園撿植物種子回來,再種植在盆栽內,辛勤地照料,讓生命生生不息。
機構內每年都會舉辦非常多的活動,原榮阿伯總是說:「我要把我的獎品、獎狀帶回家。」除夕的時候,他會換上一身西裝,將是參加盛宴般的容光煥發,提著準備已久的行囊,開心地坐上姪子的車,因為這是他最期待的時刻──回家,和家人們團圓。
可是,這兩年COVID-19席捲全球,原榮阿伯不能像以前一樣過年回家了,他失落的神情,其實機構的工作人員都看在眼裡。
「因緣際會下,我們邀請到如珊老師及溫家照顧團隊,一起攜手啟動『機構住民返家計畫』,我們覺得原榮阿伯很符合條件,家屬也願意於年節期間帶阿伯回家,於是,我們就展開了一系列的行動。」
胡昱晴說,返家計畫需要專業團隊對長輩的屬性及身心靈、社會等多面向評估,同時也要與家屬溝通、開會討論等等,當時序走到12月,他們一起帶著原榮阿伯返家做現場會勘。
好久沒回家的原榮阿伯,不小心報錯了路,讓司機太早停車。專業團隊一行人,只好跟著原榮阿伯慢慢地步行回家。但是,就在這這短短的2百多公尺的路途上,遇到了許多熟識的鄰居、親戚,他們看到原榮阿伯的第一句話是:「你回來啦!」
「他們對阿伯熟悉又自然的打招呼,彷彿阿伯只是暫時出遠門渡假,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而現在,只是旅遊回來了。」
一路上原榮阿伯開心地和遇到的每個人打招呼聊天,興奮地指著路旁的田地、建築物告訴我們,「這是OO的地、那是OO的房子」。
慢慢走到家門時,阿伯的妹妹早已在門口等候多時。她帶著大家在房子周圍看看,和我們談起阿伯早年住在這的生活點滴。
而牆上的日曆還沒撕,停留在阿伯離開家裡、到機構住的那一年。一切好像都是昨日的事,歲月並沒有往前,這裡的人事物仍非常歡迎著阿伯,好像他未曾離開過。
阿伯裡裡外外都帶著我們走了一圈,開心地聊起往事。當團隊準備要離開的時候,阿伯妹妹拿出了一大包黑糖麥芽餅要給我們。原來是原榮阿伯早上知道我們今天要帶他回家看看,就趕緊打電話給妹妹,要她專程去買來與大家分享。
經過了一天的居家環境實地勘查,解了阿伯的思鄉之情,也讓工作人員更了解阿伯居家狀況。原榮阿伯長期獨居,他的手足的年歲也長,孫子女們皆居外地工作,為了讓阿伯今年能回家過個好年,與返家計畫的指導老師討論後,護理師及照服員們決定攜手於年前,協助整理阿伯的房間,提供原榮阿伯一個整潔且安全的居住空間。
返家之路並不遙遠,每個人都願意付出一點善意與行動,就將沿路的燈火都開了。即使阿伯獨居,他也不會是一個人。
本文經 衛生福利部彰化老人養護中心 同意轉載
出自《頤樂彰老》第30期,按此線上閱讀全刊
我們相信「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一盞燈」,人生總是有苦有樂,我們選擇以樂養生。
「照顧幸福圈」用輕鬆、簡單與生活化的方式,邀請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員、好朋友們一起分享與宣傳,食衣住行育樂的照顧知識,讓照顧不再是一個人。
邀請你也一起串起「照顧幸福圈」,共同實現美好的老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