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香綺 護理師
千言萬語,也抵不過一句:「你回來啦!」
由友善鋪成的回家之路-原榮阿伯的故事
你印象中的機構長輩是什麼模樣?因為制式化的生活模式,接受統一安排的生活?到了機構後,就要把過往的興趣愛好捨棄掉嗎?分享給你,這不是不變的定律。
英姨初入住時,對於中心的生活並不適應,和其他長輩的互動情形也不是很好,不太能夠融入中心的生活。對於中心安排的活動規劃,英姨雖有參與,卻似乎沒有多大的興趣。
英姨的專長是裁縫,入住後也常在床邊做些縫縫補補的針線活。一次因緣際會下,有了一台置放於餐廳的角落處裁縫機。可是裁縫材料及半成品佔據了大量空間,凌亂的環境不僅影響了住民的用餐空間及動線,也讓英姨生活添加諸多不便與活動上的危險性。
經過了評估及多次嘗試,我們規劃了獨立的空間,打造一個舒適、亮麗,同時展示英姨縫紉藝術作品的空間。我們準備了一台縫紉機,一個工作用的旋轉木椅,為英姨成立了工作室「英英裁縫工作坊」。
整個環境的佈置規劃過程,英姨與我們一起參與,包括縫紉機要放在哪裡、動線的流暢性,甚至是英英裁縫工作坊的「招牌」,都是英姨自己選的喔!
中心的照顧工作,常常有許多布料裁縫及修補的工作,例如長輩衣服的扣子縫補、寢具被單修補等等;甚至將老舊床單改成吊掛痰管尿袋的放置袋等等。
這些相當細微卻重要的工作,我們商請英姨是否能提供協助?沒想到英姨一口就答應了。我們工作人員做來蹩手蹩脚的工作,英姨做來卻是相當順手且自得其樂。英姨超快的效率,大大的減輕了工作人員的負擔。
「英英裁縫工作坊」的設立,滿足了英姨的興趣喜好,也對中心有了更多的歸屬感,一個人能夠自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有自我認同和自我價值感,想想多快活呀!
本文經 衛生福利部彰化老人養護中心 同意轉載
出自《頤樂彰老》第30期,按此線上閱讀全刊
我們相信「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一盞燈」,人生總是有苦有樂,我們選擇以樂養生。
「照顧幸福圈」用輕鬆、簡單與生活化的方式,邀請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員、好朋友們一起分享與宣傳,食衣住行育樂的照顧知識,讓照顧不再是一個人。
邀請你也一起串起「照顧幸福圈」,共同實現美好的老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