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名媛 護理師
我台中龍井出生長大,小時不喜歡讀書。父親四處打零工,母親是家庭主婦,也因小時候會走灶腳(台語),幫忙母親做家事、去傳統市場買菜,這些為我奠下餐飲的興趣,這就是我的人生。
小時的我沒讀書,一直提醒自己,凡事多領受人生的各種另類經驗,我今天能夠入這行,其實最要感謝的人是媽媽說服父親,讓我可以北上做興趣的工作。
再加上家道中落,很年輕時我就離家北上,跟隨師傅學習餐飲事務、在海鮮餐廳做學徒。回想學藝的路途上特別辛苦,需要一邊討好師傅,一邊需要偷偷學每道美食;必經的燒傷、燙傷都是小case。
工作中看盡人情冷暖,練就處處與人為善的性格,後來長期從事日式料理工作,對於日本料理製作方式及料理名詞十分熟悉,也很重視各種食材的新鮮度。
老祖宗說過一句──「民以食為天」,但現代人,食以味(道)為先,味(道)又以心為首,要當個好廚師是需要「用心」的;若不了解舌尖上的真相,經常吃著各式各樣的化合品,味覺會誤導,變得喜歡吃化合品的味道,長久對人體有害無益。
在109年本機構曾為我舉辦「阿明師大主廚」圓夢活動,我重新穿著和服親手製作料理,過往的成就感及驕傲感再次重現!進入機構,不是人生的終點 ,我一樣能營造色彩的人生。我這一生走來有一個深刻的感觸:我們要懂得勉勵自己,期許自己活出高齡的智慧!
雖然上了年紀,手腳沒有那麼靈活,就算坐在輪椅上面,也需要多動手、動腦,跟著照服員擺動雙手雙腳等樂齡活動。
其實一開始入住機構也是會不安,但到現在不僅已經適應新生活,甚至越住越開心!有時在想,如果我還住家中,肯定沒有機構安排得這麼幸福,一個人吃飯也會索然無味阿!要是晚上一個人在家行動不便,身體不舒服時該怎麼辦?無法求助任何人很麻煩。
住在機構裡,醫護人員也都在這裡,還有專業人員的認真照護、日夜巡視,真心覺得住在彰老這裡太幸運了,常常心裡感謝上天。
在這裡可以認識老朋友、交新朋友,也會聊到自己小時候的事……雖然可能是片段的記憶!但當下是開心、是難過?其實一輩子都記得,像是小時候看過自己爸媽吵架,當小孩的我,其實都還記得,一輩子不會忘記。所以長輩們在小孩說話前一定要三思,有些話不能亂講啊!
快樂的情緒與記憶也會深植在腦中裡,進而影響一輩子的啊!所以我很珍惜在機構裡的每一刻,將來會是回憶片段,除了天生命運外,就是盡可能不受命運束縛,給自己留下快樂的老年人生。
想想我們擁有的簡單生活,其實就是幸福,我們一直追求要什麼、有什麼、到頭來一場空﹔最珍貴的東西,不是「有」,而是「無」──無憂!無慮!無病!無災!無難!
我自己屬於樂天派的人,對於很多事情有正面思考、正能量的人、即使再多的不順利,我會去想,這是上天給我的考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你要有經歷過什麼,才能夠更加珍惜。
未來我好期待一圓環島夢,來一趟尋根之旅。我如今已經68歲,人生短暫還有幾個年呢?我只能且行且珍惜,但我相信人生最好的儲蓄-就是保養好自己的健康。同時知足常樂,讓健康身體能好好運轉,就是福氣!
你問我人生期待是什麼?我的答案是:修一顆安定的禪心,求安穩就好。想穿些有屬於自己品味的衣服,吃吃美食小吃,享受志工泡的好茶,如此機構生活,不亦樂乎。
平日就很喜歡參加機構活動的我,培養了自己好多的興趣:畫畫 、唱歌 、園藝,參加曲棍球比賽等等,都是很好的修身養性運動。趁著有陽光,我也會外出吹吹風,曬曬暖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與寧靜,享受生命的精彩,即時老了,也要善待自己。
我也會與三觀正的人多接觸,修養自己的心,做自己喜歡想做的事!我想人活在這世上,不同階段,就有不同責任,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對變化」的能力,想活得更好,就要很自在地去享受,跟以前不一樣的人生,微笑的人生、快活的人生。
本文經 衛生福利部彰化老人養護中心 同意轉載
出自《頤樂彰老》第30期,按此線上閱讀全刊
我們相信「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一盞燈」,人生總是有苦有樂,我們選擇以樂養生。
「照顧幸福圈」用輕鬆、簡單與生活化的方式,邀請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員、好朋友們一起分享與宣傳,食衣住行育樂的照顧知識,讓照顧不再是一個人。
邀請你也一起串起「照顧幸福圈」,共同實現美好的老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