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天使
很多人發現家中長輩最近漸漸的步態不穩、健忘或是嗜睡,會懷疑長輩是不是得了帕金森氏症或是失智症?然而這些症狀,也有可能是「常壓性水腦症」的一個表徵。
常壓性水腦證之所以非常重要,就是因為他的症狀跟帕金森氏症與失智症很類似,但是它具有可逆性、可恢復的;只要經過適當的治療,長輩的症狀都可有顯著的改善。
人的大腦與頭骨之間是具有空腔,這些空腔稱為腦室,而在這些腦室中就具有腦脊髓液,用來滋養,並且可以產生腦壓保護腦組織,而當腦脊髓液過多或是其他因素造成腦室縮小的時候,就會造成腦壓上升影響到腦組織,造成一系列的症狀。
而常壓性水腦症,並不是代表說壓力是正常,而是相較於其他類型的水腦症,常壓性水腦症壓力比較接近正常血腦壓,但依然還是高壓,好發於老人,在65歲以上人口則可以到達0.5%,並且症狀和同樣是老年好發的帕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症非常難區分,有時還會同時發生。
水腦症會產生三個典型的症狀,由於症狀跟其他的疾病很類似,因此增加診斷的困難度。
(1) 步態不穩:
腳板有如被地板黏住般 (magnetic gait),走路步距小,起步走或轉身時特別困難,很容易被當作帕金森氏症。
(2) 認知或行為功能異常:
包含記憶力衰退、思考遲緩、反應緩慢等症狀,很容易被當成失智症。
(3) 大小便失禁:
在病程初期時患者會有頻尿、急尿等困擾,晚期會來不及上廁所而尿在褲子裏,甚至會連大便也失禁。
常壓性水腦症的治療方式—腦室腹腔引流管術(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目前藥物治療對於常壓性水腦症並沒有明顯的效果,因此治療都還是需要靠外科的手術,建立一條由腦室直達腹腔的引流管,協助將多餘的腦脊髓液引流出來。傳統手術方式是使用腦室腹腔引流手術,導管從大腦沿皮下埋設至腹腔,不過由於擔心腦部開刀風險,很多年長者跟家屬都會排斥治療;現已有「腰椎腹腔引流手術」可以做選擇,從脊髓腔放置導管,導引腦脊髓液至腹腔,不僅皮下受傷範圍小,安全性與舒適度跟傳統手術方式都有所提升。
(1) 監測意識變化及肢體活動情形。
(2) 通常手術後禁食6-8小時,如果沒有噁心、嘔吐情形即可開始吃東西、喝水。
(3) 手術後通常採頭部抬高30度,為避免減壓太快,應慢慢抬高床頭
(4) 準備下床時,需慢慢改變姿勢,床頭搖高再坐起,沒有頭暈情形時才可漸進式下床,以免造成姿位性低血壓。
(5) 若採用傳統腦室引流,頭部傷口因置入引流管會有些微凸出,不可任意觸摸或擠壓,避免引流管移位或破損。
(6) 傷口每兩天換藥一次,保持乾燥即可。
(7) 約10-14天傷口癒合拆線後,可正常洗頭或淋浴。
腦室腹腔引流管術可能的後遺症與發生機率:
在引流管術後是需要密切觀察一段時間,記得要定期回診,主要是要調整引流的量,避免過度引流造成頭痛、頭暈、噁心的症狀,平常傷口照顧也很簡單,只要注意感染風險就可以。
(1) 後續可能會有慢性頭痛、頭暈、憂鬱等症狀,尋求醫療支持,則可過正常生活。
(2) 感染、管路功能不良及管路阻塞及過度引流為腦室腹腔分流術之合併症。
(3) 有發燒、頭痛、躁動不安、癲癇、引流管路徑呈紅腫現象,應立即返院接受檢查及治療。
(4) 定期追蹤檢查,可以預防合併症之發生。
參考資料
3.衛福部臺南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趙亮鈞醫師-老人嗜睡要小心 可能是常壓性水腦症
本文經 家天使 同意轉載
圖片來源:家天使製作、unsplash
家天使
家天使提供民眾線上快速預約合法又專業的本國籍照顧服務員。
人員均經查核過專業證照、良民證、體檢表等,嚴格把關,可瀏覽其他用戶真實評價幫助挑選,搭配線上通訊即時溝通,不管是醫院看護或居家照顧均可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