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長期照顧保險(長照險)?
被保險人於長照險保單有效期間內,於免責期間(註一)屆滿時仍生存且持續符合「長期照顧狀態」(註二),即可依約獲得保險金(註四)理賠。註:有些保單「完全失能狀態」(註三)也賠。
註一:什麼是免責期間?
指被保險人經專科醫師診斷確定符合「長期照顧狀態」之日起,到保險公司願意給付險金的時間,就是「免責期間」。免責期間當然越短越好,常見免責期間為90天。
有些保單有但書,經專科醫師診斷判定終身無法治癒者,就不受免責期限制。
註二:什麼是長照險的「長期照顧狀態」?
長期照顧狀態需符合以下兩者之一:
失能 (生理功能障礙):經專科醫師依巴氏量表或依其它臨床專業評量表診斷判定,六項日常生活 (進食、移位、如廁、沐浴、行走、更衣) ,自理能力持續存有三項( 含)以上之障礙。了解長照險之於巴氏量表
失智 (認知功能障礙):經專科醫師診斷判定為持續失智狀態( 按『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ICD-10-CM),如條款附表所列項目。),且依臨床失智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 CDR) 評估達中度( 含) 以上( 即CDR 大於或等於2分,非各分項總和) 。
註:長照險一般是中度失智以上才理賠 台灣人壽全心全憶一年定期健康保險 有理賠輕度失智
註三:什麼是「完全失能狀態」與「一級失能狀態」?
完全失能狀態較常出現在壽險、意外險,主要是由失能等級表(以前叫殘廢等級)判定。
有些保單還有「完全失能狀態」與「一級失能狀態」的差別,投保前需詳細審閱保單,通常完全失能是滿足以下六點其中之一:
一級失能狀態是上述六項再多一項「一目失明及一上肢腕關節缺失者或一目失明及一下肢足踝關節缺失者」。
註:失能險(殘扶險)理賠標準,也是用失能等級(殘廢等級)表判定。
註四:長照險常見哪些給付項目(保險金)?
理賠項目相當多元,通常理賠項目越多的保單,保費也越高。
為什麼需要長照險?
因為人口老化及少子化,未來長照負擔一定越來越重。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10年國情統計通報,108年台灣人平均壽命為80.9歲,但是健康平均餘命是72.4歲,所以平均有8.5年是不健康需要別人照顧的狀態,且有擴大的趨勢。
政府已經有長照2.0了,為什麼還需要長照保險?
長照2.0針對住宿型長照機構、安養院、護理之家、老人福利機構等7類機構,依綜合所得稅稅率級距0、5%、12%,一年補助6萬元、5萬4000元及4萬5600元。
安養院費用依一間房間住幾個人和不同縣市有不同價位,但是最起碼每個月至少25000~55000起跳。以每月4萬來算,扣掉最多補助6萬,每年還有42萬的缺口。
如果聘請外籍看護工照顧,如果未滿80歲,巴氏量表需35分以下。
除條件嚴苛外,因為人力短缺,外籍看護工的薪資一個月2萬元並不便宜,加上就業安定基金2000元/月、110年雇主負擔的健保1238元/月、勞保1856元/月、職災保險費45元/月,雇用外籍看護工的花費一個月至少25139元,另外還要負擔伙食開銷。
本文經 小周藥師(長照喵) 同意轉載
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