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幸福圈
  • 失智專區
  • 長期照顧
    • 超高齡議題
    • 輔具資源
    • 吞嚥訓練
    • 非藥物療法
      • 藝術治療
    • 照顧日記
    • 好好告別
    • 寵物長照
  • 心靈探索
  • 退休樂活
    • 理財/保險/法律
    • 退休熟齡宅
    • 第二人生
    • 老年保健
    • 社團法人臺灣幸福心照顧樂活協會
  • 健康專欄
    • 譚雪莉中風復健專欄
    • 小周藥師健康專欄
    • 王雪珮語言治療師專欄
    • 謝佩臻物理治療師專欄
  • 小虎文專欄/訪問作品
    • 優雅50+專訪
    • 醫師專家名人專訪
    • 理財人物專訪
    • 照顧人物專訪
    • 照顧專欄
      • 長照觀察日記
    • 閱讀分享
  • 失智專區
  • 長期照顧
    • 超高齡議題
    • 輔具資源
    • 吞嚥訓練
    • 非藥物療法
      • 藝術治療
    • 照顧日記
    • 好好告別
    • 寵物長照
  • 心靈探索
  • 退休樂活
    • 理財/保險/法律
    • 退休熟齡宅
    • 第二人生
    • 老年保健
    • 社團法人臺灣幸福心照顧樂活協會
  • 健康專欄
    • 譚雪莉中風復健專欄
    • 小周藥師健康專欄
    • 王雪珮語言治療師專欄
    • 謝佩臻物理治療師專欄
  • 小虎文專欄/訪問作品
    • 優雅50+專訪
    • 醫師專家名人專訪
    • 理財人物專訪
    • 照顧人物專訪
    • 照顧專欄
      • 長照觀察日記
    • 閱讀分享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照顧幸福圈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首頁 小虎文專欄/訪問作品 照顧人物專訪

用「老化體驗」來反思人生,把「心」放進去-專訪弘道執行長 李若綺

小虎文 小虎文
2022/11/08
in 照顧人物專訪, 長期照顧
0
弘道執行長李若綺

弘道執行長李若綺

0
分享
105
瀏覽次數
分享分享

文/小虎文

一頭俏麗短髮的李若綺,帶著溫柔親切的笑容,若你不知道她的身份,或許會以為她是還在研讀的學生,但其實她是臺灣「跑得很前面」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超過20年的長輩服務經驗,精萃出她閃亮亮的眼睛,她說,「思考變老,會讓我們反思人生,知道自己要過怎樣的人生。」

超高齡社會,臺灣社會需要什麼?

「我建議未來在銀髮教育這塊,應該用『有感』的體驗設計來反思人生。」

李若綺所提及的老化體驗,不只是硬體、設施上的老化體驗,而是更加感官、觸動思索的「心」的體驗。

「像是我們推廣很久的『彭祖體驗』,就是設備與課程的組合。如果只有設備的話,會很像遊戲;可是透過周邊的引導,就會有不同的啟發。例如,已經扣不好釦子了,旁邊的人還不斷再催促的話,你會有慌張、無助的感覺;你會很容易記得,也容易被引導與反思。」

李若綺說,要可以感同身受別人並不容易,藉著這樣的沈浸式體驗活動設計,我們能從原本的角色裡跳脫出來,去感受他人之不便,進而在我們心底埋下一顆種子,再用同理心去滋養它,過一陣子後,終究會結實纍纍,化成改變社會的力量。

「我曾經去香港拜訪『生命.歷情』體驗館,在一個很大的空間裡,體驗生命歷程,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直到死亡。整個歷程從人生的起點、各種抉擇、到經歷五十歲、六十歲、到七十歲之後……我會陸續獲得各種『失去卡片』,包含坐上輪椅沒辦法自主行動;到最後一關,真正最後的安息,躺進去棺材裡為止;在旅行結束有分享與小組討論,那是一個很深刻、很有深度的沈浸式體驗。」

「還有像是盤古銀髮的失智VR體驗也很精彩,或是自立支援學會的ZIZIBABA自立支援體驗營,課程設計得非常細緻,過約束體驗、尿布體驗、餵食體驗等,讓學員深刻體驗到失能臥床、約束等等的不便、不舒適感受,這些真的會打到心裡。」

我們都喜歡有溫度的故事,但若綺所指的「有感」體驗,不是溫情訴求,而是真正體驗長者的狀態,用自己的心深刻去體會。因為唯有如此,我們都因為感同身受,做出改變的行動!

回到自己身上,你怎麼看待自己的老後

「當自己還沒有到那個年紀時,無論是身體、心理或是社會參與等等,所有的經驗都將與長者不同,那麼『超高齡社會』就與自己無關了。」

「所以我想一切都還是要回歸到自己身上。我覺得可以做的最大努力,是要讓還沒有進入高齡狀況的人,有感覺、有自覺,才能展開行動!」

她勉勵大家──要改變不容易,但我們做得到改變。

「弘道在2007年舉辦《不老騎士》摩托車環台活動時,大眾對老的想像非常保守,當年活動期間,除了老人家很興奮之外,有些家人很反對,讓老人家也沒有自信展現自己。但這十幾年過去後,各種樂齡不老夢想系列,關於長者的活動越來越多了,有更多長者願意展現自己;也很開心看到這樣的社會轉變。更多的人投入高齡服務。」

回家這條路,輔具陪你走得安心、走得穩

李若綺提到好幾次「心」的重要性,談到老化體驗時,希望能要激發大家的同理心,談到案家使用輔具的話題時,她也不斷提到「安心」的重要性。

「就在前不久才發生的一件事。有一位我們服務的長輩,住在彰化、患有帕金森氏症沒辦法自己起身與行走的奶奶,居服員要幫她洗澡,真的是非常勞心勞力的事,因為奶奶住在三合院裡,每一個房間跟房間之間都有門檻。先是很費力地把奶奶從床上移動到輪椅上,再經過好多門檻才能到浴室,最終只能在馬桶上洗澡……」

「現場有我、居服員、居服督導、組長,我們共同討論該怎麼辦?其實輔具是給長輩用,但要溝通的對象包含家屬及照顧者;要怎麼讓家屬認同輔具的重要性?因為當我們評估後認為有輔具的需求,但家屬不願意接受時,我們就要更努力溝通。」

從居家走到社區,為長輩創造社會連結

「我和我同事說,最終我們沒有決定權,唯一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提升自己對輔具的專業能力,也要跨領域合作,我們自己有了完整的知識,才能提供給民眾充分的資訊。」

李若綺談到,一切都是以「安心」、「安全」為前提,讓長者可以在家裡、社區安心變老;尤其是可以去思考「輔具」與「孤獨死」的關聯。

「讓長者可以因為輔具有了外出的機會。不想出門跟不能出門是兩件事,我們希望長者不會因為失能,就也失去了出門的機會。」

對自己有信心,也對長者的老人有信心

李若綺也聊到,未來的社區發展也許會跟我們現在想的不一樣,會有更多共生、共創的培力據點,長者會在社區內與每個人共同生活。且因應未來的就業趨勢,在生產力老化的前提下,65歲還會被稱為「老人」嗎?」

「現在全臺灣有四千多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但實際在據點服務推動中發現,陸續邁入六十五歲的長者參與據點意願度有降低,這表示我們對下一個階段的老人樣貌是不了解的;因此我們近期做了《熟齡生活調查報告書》,讓我們更加了解長者的需求。未來的老人,他們都不希望接受別人幫助,希望對社會有貢獻,也許我們可以拭目以待未來的社會。」

《熟齡生活調查報告書》針對「社會支持」、「健康促進」、「退休生活」、「經濟安全」、以及「友善空間」5大面向做調查,其中有43%憂老年生活 25%自認孤單,這也是弘道基金會李若綺執行長不斷強調「社會連結」重要的原因。

了解更多>>

弘道基金會:

http://www.hondao.org.tw/

《熟齡生活調查報告書》:

http://www.hondao.org.tw/article-detail/7893?keyword=%E7%86%9F%E9%BD%A1

《彭祖體驗》:

http://www.hondao.org.tw/article-detail/48227

本文經 輔具家 同意轉載

有輔具及補助需求?輔具家教您搞定!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照顧幸福圈
歡迎加入照顧幸福圈!
其它專訪文章:
  • 照顧是「人性關懷課」,科學與生活一樣重要-專訪吉紅照顧本屋 林治萱
  • 感情要找對的人,好的生活就要找「對的輔具」-照顧者紀媽的輔具經驗談
  • 我們要比身障更身障!照顧需要多點人性-專訪多扶執行長 許佐夫

關於作者

長照作家小虎文

長照媒體記者 小虎文

深入照顧家庭、第一線訪問照顧者,因此了解到長照需要垮領域合作,而照顧者,需要的是身心靈的照護;我們面對的不會只是「病」,而是人。

願我們無論在生命的哪一個階段,都能體驗、看見生命的價值;無論順境、逆境,都能擁有自己內在的寧靜與平安。

其他照顧幸福圈成員

從影音了解長照

照顧幸福圈全部文章

標籤 不老騎士圓夢計畫失智VR體驗弘道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李若綺照顧壓力盤古銀髮老化體驗輔具輪椅長照長照2.0
上一篇

我們要比身障更身障!照顧需要多點人性-專訪多扶執行長 許佐夫

下一篇

藝術治療筆記>>讀懂長輩冰山底下的話語,成為溫暖的工作者-鋁罐老師

下一篇
鋁罐老師

藝術治療筆記>>讀懂長輩冰山底下的話語,成為溫暖的工作者-鋁罐老師

工作邀約請洽:cranberry820@gmail.com

講座活動、工作坊設計、內容行銷

期刊雜誌製作、影片製作、採訪寫作

友善合作

  • 工業技術研究院
  • 國衛院論壇
  • 輔具家資訊平台
  • 納智捷汽車

專欄作家

  • 劉旻宜輔具家營運長
  • 王雪珮語言治療師
  • 鋁罐老師藝職療
  • 林治萱 Maya
  • 社團法人臺灣幸福心照顧樂活協會

© 2024 照顧幸福圈

內容目錄

×
  • 超高齡社會,臺灣社會需要什麼?
  • 回到自己身上,你怎麼看待自己的老後
  • 回家這條路,輔具陪你走得安心、走得穩
  • 從居家走到社區,為長輩創造社會連結
  • 對自己有信心,也對長者的老人有信心
→ 內容目錄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 About
  • Blog
  • Classes
  • Contact
  • Contact
  • Profile
  • Registration
  • Registration Success
  • Reset Password
  • 商店
  • 我的帳號
  • 結帳
  • 老年保健
  • 老年保健
  • 購物車
  • 退休樂活
  • 長期照顧
  • 首頁

© 2024 照顧幸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