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忠一陪你【瞭】輔具
開刀住院的爸爸罵我 : 「X的,怎麼不早說,害我多痛好幾天……」
這一個假期,我到醫院探望心臟開刀住院的叔公,你猜我看到了什麼?
叔公躺在床上,因為要迎接來訪的我們,嬸婆幫他把病床的床頭調高,坐著坐著,叔公就下滑了。
整個上半身屈曲壓迫的樣子,我想他應該不太舒服吧 ! 至少,在外人看起來這個姿勢是萎靡、沒精神的樣子。
這讓我回想到,多年前我自己的父親也有一樣的經歷……
六十出頭的父親平常身體還算健康硬朗,就是攝護腺肥大,平時家庭聚餐,喝個啤酒助興就慘了,好幾次都尿不出來,醫生建議雷射開刀。
開刀完住院期間我們去探望他,他也是調高床頭坐起,一邊看電視、一邊招呼我們。
身上還掛著術後引流管的爸爸,坐在調高床頭的病床上也是開始下滑,下滑後的姿勢不舒服,爸爸很自然的用力把自己調整好、坐上去。我明顯看到他動作的過程忍耐著傷口的疼痛。
那時的我,很得意的跟爸爸說了這個秘訣,說完之後,不但沒被誇獎,爸爸還罵了我:
「X的,怎麼不早說,害我多痛好幾天……」
這個祕訣就是!
1.坐在第2片,2.先調高床腳。
仔細的觀察病床的床板設計,可以發現一般的病床是由4片床板構成,這4片從頭到腳的方向依序,對應人體的不同部位:
第1片,上半身
第2片,骨盆
第3片,大腿
第4片,小腿
其中最關鍵的是 第2片,骨盆。因為它是床頭、床腳調高後的最低點,所以只要使用者的骨盆位置正確,坐姿自然好。
有些病床沒有辦法快速看出第2片的位置,因此建議,確認第2片的位置後,在床的側面做醒目的標記。
使用者坐在床側時,先坐在第2片的標記區域,再躺上床,擺位自然正確。
下圖,坐在第2片,正對骨盆位置。
許多人只知道把床頭調高,不知道原來床腳也可以調高,床腳調高會變成像小山形狀的三角形,這樣可以有效的形成一個阻擋,病床變成像一張傾倒的椅子,有效防止使用者下滑。
養成先調高床腳的習慣,會發現已經下滑的長輩,我們可以利用地心引力,更輕鬆的讓他坐上來喔 !
下圖,先調高床腳,有效阻擋下滑
你瞭解了坐在第2片,床腳先調高的原則之後,你會發現非常非常多病房的病人、養護中心、居家照顧的長輩都有這方面的問題,甚至有些病床這4片床板的長度比例不對,用到這種病床,你怎麼擺都不對,長期使用嚴重導致病患身體變形,你還能不重視它嗎?
下圖,錯誤長度比例的病床
雙腳已經下床的側躺姿勢,骨盆是轉軸支點,如果長輩力氣不夠,協助者在協助時不是抬起長輩的上半身,而是藉由骨盆支點把上半身「滾」起來,所以協助的力量方向不是向上,而是往骨盆的斜上方向才對。掌握這個技巧後,你會發現所需要的力量大大的減少喔 !
床腳調高後形成一個三角形,可以避免病患下肢倒向一邊,這種不好的變形姿勢有個名稱叫做「風吹式變形」(windswept deformity),風吹式變形會造成脊椎旋轉、脊柱側彎、下肢孿縮惡化、髖關節脫位等嚴重問題,而正確的調高床腳正可以避免這些狀況。
下圖,長期錯誤擺位,造成風吹式變形。(謝佩臻治療師繪製)
有些長輩上半身長期身體蜷曲、缺乏擴胸拉筋運動,以至於坐在輪椅上駝背,頭都抬不起來。
但是,想要幫重度失能的長輩擴胸拉筋,談何容易?
教你一個我的自創密技,那就是讓長輩倒過來睡,把床腳當床頭,再慢慢調高床腳的三角形,這樣就可以達到擴胸拉筋的效果了!
當然一次不要太多,要看長輩的回饋狀況,調整適當的高度與時間的長短。這樣擴胸之後,你會發現長輩坐起來會變得比較挺喔!
下圖,擴胸密技-床腳調高
▼來看楊忠一如何示範病床搖高、解除不適,加贈「擴胸」祕招:
本文經 楊忠一陪你【瞭】輔具 同意轉載
每篇5分鐘 楊忠一陪你【瞭】輔具
讓輔具成為你的好夥伴
我會每周固定推出1篇輔具分享喔 !
我們相信「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一盞燈」,人生總是有苦有樂,我們選擇以樂養生。
「照顧幸福圈」用輕鬆、簡單與生活化的方式,邀請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員、好朋友們一起分享與宣傳,食衣住行育樂的照顧知識,讓照顧不再是一個人。
邀請你也一起串起「照顧幸福圈」,共同實現美好的老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