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哥因疫苗造成嚴重不良反應,進而下半身癱瘓。自從重大疾病輾轉在各大醫院復健治療起,在今年農曆春節前,從未踏入家門一步。超過7個月的時間「遊牧」在各個醫院之間,為了有一天能恢復原來的健康,家人絞盡腦汁、想盡了辦法,他自己更是身心俱疲。
在鬼門關前走過一遭,而後面對漫漫的建復長路,張大哥最大的心聲是,「可以像對待一般人一樣地對待我們嗎?」
張大哥自從身體癱瘓以來,超過7個月在北部的各大醫院復健,也是有遇過良好的醫護人員,但復健的成效拉不上來,某些醫護的權威表現與訕笑的表情或語氣,讓他經常心情跌落谷底。
「我以前是不流淚的『鐵漢』,去哪都意氣風發,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癱瘓。」
生病後不僅是身體失能,心理層面更是大受打擊,但這看不到、摸不著,家屬要面對手足無措的衝擊,患者本身更容易有各種負面情緒,遇到有耐心、懂傾聽,願意鼓勵他復健的醫護,張大哥心中充滿感激。
「有些工作人員會有點嘲弄的說:『又要落跑了齁」,有的復健老師沒耐心地說:『怎麼都做不到啊』;我也希望身體好,我真的很想做到,我不是故意要讓別人來照顧我的。可是他們的話好像一把刀,當時的我,身體受苦,心裡也受苦。」
其實從生病一開始,張大哥的太太與女兒就透過親友推薦,希望張大哥來重建樂活之家,但張大哥說,之前也沒聽過重建樂活,自己還是比較信任「有品牌」的各大醫院,直到7個月後,身體仍不見起色,太太與女兒給自己下最後通牒,要他相信以家具強化訓練、拔管為目標的「重建樂活護理之家」,沒想到這是他病後人生的轉戾點。
「在這裡完全不一樣,復健師會觀察、鼓勵我說:『不錯呀!腳踢得出來』還馬上錄影紀錄給我看-『你有進步耶』這次我的眼淚流下來,是因為感動!後來他叫我做十下,我自己會再多做幾下,我自己也看見希望,我想要回家!」
今年農曆春節剛入住的張大哥,想要在過年期間繼續待在重建樂活積極生活復健,但最終被女兒說服了。女兒說:「你已經超過7個月沒回過家,媽媽一個人在家很寂寞,我們都很想跟你團圓。」而張大哥回家後,發現電動床、洗澡椅、爬梯機都已經備齊,家人的用心與體貼,讓他更深深覺得自己要努力建復,好好回家與家人一起生活。
「這裡的工作人員很細心、體貼。有次護理師幫我擦藥時,我突然排泄但自己不知道,護理師不動聲色地處理好,等到我看到他丟棄排泄物才發現,我和護理師說,『真不好意思』,他說沒關係,千萬別放在心上,這沒什麼。」
「復健師也很好,『剛才的動作,可以再改善一些喔。』很有耐心地指導。我要回家過年前,這裡的老師們還過來為我祈禱,這些都是我從來沒遇過的,能來這裡真的很好,也讓我每天都有積極復健的動力!」
生病除了身體,心靈也需要看顧,有了發自內心的動力與評估復健的可行性,「回家」就是可以完成的目標!也許無法100%恢復,但我們能回家跟家人一起生活,回到家後選購適當的輔具,並持續運動,一樣能過多采多姿的生活。
生病除了身體,心靈也需要看顧。
長照媒體記者 小虎文
深入照顧家庭、第一線訪問照顧者,因此了解到長照需要垮領域合作,而照顧者,需要的是身心靈的照護;我們面對的不會只是「病」,而是人。
願我們無論在生命的哪一個階段,都能體驗、看見生命的價值;無論順境、逆境,都能擁有自己內在的寧靜與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