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係中有差異、有衝突是必然的,只要不是一直使用親密關係四大殺手(批評、輕蔑、防衛、築高牆。可參考前面的文章),其實有些張力、聲音有些大的「對話」對關係的傷害性其實不高(雖然衝突當下都是不舒服的感覺),再加上衝突後的和好、修復,衝突就變得很...
閱讀全文Details人們在做一件事或擁有一件物品時,心情波動程度的實驗。結果顯示,體驗比較能夠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相較之下,「花錢買東西」只能在瞬間帶給我們高昂情緒,經過一段時間後,它們的價值會慢慢遞減,無論從長期還是短期來看,體驗帶給人的幸福感都比較高。
閱讀全文Details冷讀術英文為「Cold Reading」,「Cold」泛指「沒有準備,當場就......」,而「Reading」就是「占卜、讀心」的意思,兩者合起來即為,在事先沒準備之下能夠推測出對方的心理。冷讀術並不是運用純粹的靈感或是超能力,它是透過一...
閱讀全文Details關係要好照顧品質才會好,病人才願意配合。家屬往往以目的導向,為達成專家們所說的,不惜撕破臉,甚至用類似「如果不...就不會好」的話語(有沒有很像小時候父母親對你說,「如果你不乖,就...」),來逼使病人就範(再想想看你小時候,你會甘心樂意就...
閱讀全文Details正如一般血壓型的白袍症候群一樣,穿著白袍的人,帶給長輩的只有壓力、要吃藥、檢查(所以很多高齡者不喜歡來醫院),也有些人一輩子從來沒有考過試(認知功能檢查-會被很多人認為是在考試),緊張、擔憂自己考不好的心態便油然而生。
閱讀全文Details學來的無助感便可以套用在劉媽媽身上,她的一生,就是在不斷的被否定,被別人認為自己沒有念過書,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知道,這些負面的訊息下塑造而成。
閱讀全文Details管理大師韓第(Charles Handy)提出「第二曲線」便是在第一曲線抵達巔之前開始投入,利用過去在第一曲線的資源,建立起第二區線,並且透過這條線帶入另一個高峰。
閱讀全文Details當一個人被詢問到關於年齡問題時,要如何來回答,當然是本人的自由。只是,一旦講到年齡,不管是選擇公開或不公開,對於年紀增長一事,如果總是放在心底,不知何處擁有些許負面的情感,那我建議,還是盡早把這樣的心情給消除掉來得好
閱讀全文Details「大象在房中」形容「一件巨大而顯而易見的事物在其中,但所有人都故意視而不見」。這隻大象就是「情緒」。有別於溝通中談的都是強調人、事、時、地、物的理性考量。他將「情緒需求」被納入滿足溝通中的重要核心的元素,這無疑是一個重要創見與里程。
閱讀全文Details「正念喘息課程」以巡迴到鄉鎮為目標,像是行動的咖啡館,到海邊或山 上,提供團體支援和紓壓課程。有別於固定場所的喘息咖啡館,到每一個鄉鎮、 學校、圖書館、社區的關懷據點……,把這些照護者從孤立中連結起來,提供 紓壓與自我照護課程。
閱讀全文Details